再识《本经》,感五千年之美
《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或《本经》,是我国现存zui早的药学专著。我国古时,大部分药物都是植物药,所以“本草”成了它们的代名词,这部书以“本草经”命名便源于此。汉代托古之风盛行,人们尊古薄今,为了提高该书的地位,便借用神农遍尝百草发现药物这一妇孺皆知的传说,将神农冠于书名之首。该书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论,或谓成于秦汉时期,或谓成于战国时期。医学史界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它成书于东汉,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整理、总结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而至清代,以顾观光辑本zui接近本经原貌,因此流传zui广。
《神农本草经》为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首次系统总结,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构思巧妙,全书分三(或四)卷,为了对应一年365日,书中收载了药物365种,这些药物被分为上、中、下三品,以应天、地、人三界,反映了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全书共包含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上品120种为君,无毒,主养命,多服久服不伤人,如人参、灵芝;中品120种为臣,无毒或有毒,主养性,具有补养及治疗疾病的功效,如黄芩、牛黄;下品125种为佐使,多有毒,不可久服,多为除寒热、破积聚的药物,主治病,如巴豆、大黄。
《神农本草经》的历史地位是不可低估的,它对东汉以前零散的药学知识做了系统总结,其中包含许多具有科学价值的内容,被历代医家视若珍宝;而且它作为药物学著作的编撰体例也被长期沿用。作为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本经》依循《内经》提出的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也将药物以朝中的君臣地位为喻,来表明其主次关系和配伍法则。《本经》对药物的性味也有详尽的描述,指出寒、热、温、凉四气和酸、甘、苦、辛、咸五味是药物的基本性情,可针对疾病的寒、热、湿、燥不同性质选择用药。如寒病选热药,热病选寒药,湿病选温燥药,燥病选凉润药等。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药学的一大关键,《本经》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很长一段时期内,《神农本草经》都是医生和药师学习中药学的教科书。书中对于药物性质的定位和对其功能主治的描述十分准确,其中规定的大部分药物学理论和配伍规则,至今仍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理论支柱。对于现代的中医临床,《神农本草经》的论述仍然具有十分稳固的权威性,同时,它也成为医学工作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书之一。
为了使这部医学圣典以zui全面、完美的方式呈现,以适合现代人的阅读品位和具有zui大的实用价值,《图解神农本草经》对原著《神农本草经》进行了一系列的编辑创新。文字方面:首先,以清代顾观光的《神农本草经》辑本为底本,结合目前流传的多种版本做出译文,并根据史学考证和现代医学研究,本着实用的原则对其做出现代释名,并对其药效进行具体阐述。其次,从《千金方》《本草纲目》等多部医书中摘取药方对每一味药进行补充,具体表现在“治疗方剂”板块,还特选其中63味药,立足于它们与古代文明的衍生关系,以言简意赅、图文并茂的专题形式对原书进行补充、丰富,为《神农本草经》增添了意蕴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图版方面:对每味药用四幅图进行阐释,一幅古本线描图对应原经文,增添了该书的古典韵味;一幅切片摄影图表现药材的现代释名,摄影图片方便读者生活中对药材的辨识;一幅色彩鲜艳的大幅彩绘图与药材的正文解说文字相映生辉,不仅方便自然爱好者按图索骥,在野外探寻药趣,还具有非常好的观赏价值;还有一幅优美逼真的人物牵线图形象表现每味药针对人体不同部位的具体疗效,清晰直观、别出心裁。希望此书能对《神农本草经》的进一步研究和传播起到一定作用。
《图解神农本草经》自出版以来,深受读者喜爱。本次修订结合读者反馈意见以及市场需要,并综合了之前版本精华,在保留原文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一看就懂的图解式风格,体现实用与审美价值并重的编辑理念。同时也欢迎广大读者对本书提出建议与意见,我们力求打造zui为精准、实用、美观的图解国医作品。